自2016年起,內存最高漲幅達到近400%,如今雖然降價了,也比漲價前的價格高出兩倍。與此同時,固態硬盤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漲價之后,剛剛出現降價的苗頭。這讓那些一直有裝機需求的用戶恨得牙癢癢的。為了抑制內存降價,內存廠商竟然用控制產能的方式來保持利潤;為了持續高收入,芯片大廠竟然出奇一致地發起了漲價策略,甚至是壟斷性地價格限制,這可害苦了中國裝機用戶。如今,總算是等來了一個好消息:從2019年開始,國三大存儲公司將量產內存、閃存,小獅子突然有一種喜極而泣的想法。 這是國產存儲芯片發展的希望 據臺灣電子時報報道稱,2019年,中國大陸地區將有三家存儲芯片廠竣工并投入量產。目前,長江存儲正在準備的第一個訂單是,生產8GB容量的SD存儲卡,訂單規模為一萬套32層3D NAND閃存芯片。在新產品方面,長江存儲正在研發64層的3D NAND閃存,計劃在2018年年底前推出樣品。 
跟長江存儲不同的是,晉華公司和Innotron主要負責DRAM內存芯片的制造。據說前者已經開始了8Gb LPDDR4內存芯片的試生產,而后者預計明年量產19nm技術生產的8Gb DDR4內存芯片。 國產閃存、內存芯片的崛起刺激韓國政府重視芯片產業 
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,而芯片則是韓國最大的出口產品。也就是說,中國是韓國芯片最大的消費國。如今中國國產芯片終于取得了一些成績,讓韓國政府都引起了重視。韓國工業部長日前表示,韓國政府將加大對大型研發項目的支持,以開發尖端內存芯片,應對中國競爭對手的崛起。從這一點,可以看出中國國力的增強對世界產業鏈的影響。雖然這樣說可能有點太自夸了,但事實是這樣的。畢竟中國人口眾多,每年的裝機量確實不是小數,如果大量用戶都選擇國產存儲芯片產品的話,確實可以給國際存儲芯片廠商帶來很大的影響。 但不可否認的是,國產內存、閃存技術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國產存儲廠商芯片研發投入了巨資,如今總算看到了一些實際的效果,給廣大消費者燃起了希望。但是,我們不得不承認,國產存儲芯片技術實力還遠遠不夠。在前面我們提到長江存儲的第一個訂單是32層3D NAND閃存芯片,而日前東芝已經宣布研發成功96層堆疊3D QLC閃存原型,使用了東芝的BiCS立體堆疊技術,并與西數合作完成。不同層數的3D閃存區別到底有多大呢? 
我們可以把3D閃存看做是搭建高樓大廈,修32層樓高和96層樓高所耗費的精力肯定不同。當然,96層堆疊所能實現的閃存容量更高,單芯片最大容量可達1.33Tb,并且可以采用16顆芯片堆疊架構封裝,單個封裝就能提供2.66TB的驚人容量。這樣一來,相同顆粒數的96層堆疊閃存比32層堆疊閃存的容量大很多,所需要的技術難度也更大。畢竟,修樓越高,要保持同樣的穩定性、安全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 當然,我們對國產存儲芯片產業發展充滿期待 
如今國產存儲芯片產業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,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新的希望。就算離最新技術實力還有一段差距,我們也愿意等待國產芯片的崛起。外界普遍認為,伴隨中國存儲芯片公司逐步擴大產能,全球內存閃存芯片市場的價格有望出現下降。既然,中國閃存、內存芯片的發展能夠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,在這個還存在巨大差距的時代,看清我們現在與別人的差距,撐握好方向,奮起直追就是現在國產閃存、內存芯片廠商最應該做的事情。 昆明卓興一直是云南本地最大的電腦耗材直銷基地,有著十多年的客戶積累,獨家的品牌代理,o2o、o2c是我們的經營方式,多平臺,多終端。產品值得信賴。 |